西方国家十分依靠推荐人的个人信用。由于他们的公民没类似国内的人事和户口规范,大家在找工作、换工作,学生在升学、转学过程中除去自己填写的表格外,就只有原先的雇主或教授的推荐信来证明我们的身份。正是因为这个缘由,推荐人也很看重自己提供的推荐信的真实性。倘若申请者感觉推荐人对他的长处还不够知道,或者担忧推荐人没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素材,被推荐人本人还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或素材供推荐人参考,这并不违反诚信的原则。
国内的留学申请者所提供的推荐信现在常见存在以下问题:
1. 用尽所有表现人类美德、才华和出色的形容词,却没一个具体例证。大家都了解“事实胜于雄辩”,但大家给外国人看的推荐信上却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
2. 总把申请者吹成一个大师,叫人很难置信。很多推荐人 “特别地钦佩” 他们的学生,“一辈子也没碰上如此的天才”。
3. 内容千篇一律,叫人一看就是抄的。几乎每一篇推荐信都有如此的描述:课堂上所有别的学生都没办法回答某个问题,只有这位天才站起来侃侃而谈,“显示了深厚的功底和创造力。” 可是没一位申请者说得出来当时到底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4. 没正确地选择推荐者。作为推荐者一般应该拥有如下几个条件。一是需要要有比被推荐者更高职位或更多的学识,如此才有能力和资格来评判被推荐者。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推荐者需要有机会知道被推荐者。所以适合的推荐人应该是教过你或指导过你的教授,或者是工作单位中的顶头上司。
5. 写作时粗心和草率。很多申请者一口气给自己写三封推荐信,然后让三个教授签字。如此,不只内容相同、 语气类似,用词也差不多,甚至语法和拼写错误也完全相同,更有甚者,打印的字体也是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