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高考考试改革在健全评价体系中迈出的要紧一步,昨天(16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大和改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人才选拔标准愈加全方位、方法愈加科学,在推行层面,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怎么样比较?思想品德怎么样科学记录?综合素质在综合时,各项内容网站权重怎么样?……这部“好经”,该如何念?成为学生、中学、大学一同关注的焦点。
不被分数“一叶障目”
在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看来,初次打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教育导向:要培养全方位进步、兴趣见长的学生。除去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和社会实践都被列入其中。他说,“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工作,考试分数不可以达成立德树人。一个人的进步不能离开强健的体魄,同时也需要艺术的熏陶与滋养,需要有革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品德、身心和兴趣、技能等方面叠加起来,才能不被分数“一叶障目”。
思想品德评价怎么样量化,一直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难点。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觉得教育部拟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品德”评价内容具体化了,防止了流于形式。依据教育部的有关建议,“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信诚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
刘彭芝说,这类对思想品德的考察,与以平常用的“热爱党、热爱祖国,思想品德好、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等评价内容相比,更为具体,具备可操作性。譬如《建议》中明确了可以记录的具体活动内容、行为表现和典型事例,包含鼓励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这就切实防止了学校在评价学生思想品德时出现大而空等问题。
评价记录如何写?如何看?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推出,对学生、中学、大学,都是一道“大题”。
复旦附中副校长方培君觉得,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有所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举例来讲,教师在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时,学校之间的筛选标准怎么样统一?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对评价体系的推进很期待,也期望在实践中探索。
唐盛昌指出,综合素质评价首次有了相对量化的指标,包含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高考考试成绩可以用量化的分数来计算,新推出的学业水平考也可以按比率量化折算,计入总分。新推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诸如志愿服务、革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这类不可以用分数来计算的定性的东西,目前可以放在新的评价体系中。他说,“目前中学负责做的就是搜集和整理学生真实的材料,不作定性评价,这类评价让大学去做。”唐盛昌觉得,打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后也是为了高校招生作要紧参考,让高校选拔适合的人才。
业内专家坦言,加大和改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顶层设计,到推行到位,还需迈过两个考验:其一,是包含学生、老师、学校等在内的社会基础诚信问题,这是现在没办法回避的;其二,学生、学校实质操作能力有高有低,学生做了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表述记录,成效可能完全不同,当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选拔参考时,这种情况怎么样防止?这类,在各地具体推行策略中,都应有所考量。
“上海策略”专家建言
市教委昨天透露,本市的有关具体推行方法正在加紧修改健全、征询建议。
不少专家聚焦“量化”二字。上海马上推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上指标体系将在教育部有关建议下展开,在量化细节上,上海有我们的特点和闪光点。如,本市校园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一些区县和中小学已经探索“云数据”评价体系,这类都可以与以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无缝对接。譬如闵行区为每一个学生打造电子成长档案,用数字化方法采集学生有关活动记录,这份电子成长档案评价多维度,包含身心健康、学业进步、成长体验、个性技能,设立了14个一级、38个二级、53个三级数据采集指标,这类都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动态进步图。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提出,在“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这一需要中,可否实行“既写做得好的,也写做得不够的”。这样,综合素质评价记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打造自信,更可以成为自我约束的一个无形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