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20届初三化学中考复习专项练习」酸和碱

   日期:2024-07-11     来源:www.tcdbbw.com    浏览:609    
文章简介:酸和碱 考试知识点1、酸碱度 头发油腻是由于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成效更好。从pH角度考虑成效最好的洗发露的pH为(   ) A.8   B.7   C.6   D.4 一些要紧作物最适合成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

酸和碱

考试知识点1、酸碱度

头发油腻是由于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成效更好。从pH角度考虑成效最好的洗发露的pH为(   )

A.8   B.7   C.6   D.4

一些要紧作物最适合成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稻和薄荷成长都适合酸性土壤 B.草莓成长只适合酸性土壤

C.马铃薯成长不适合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合碱性土壤

3.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

4.对酸溶液或碱溶液加水稀释正确的是

 

5.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用途而变质。夜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策略,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状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操作①的名字是:__________。

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上述实验,若步骤⑤测出溶液E的pH=7,可以确定该固体__________变质;若测出溶液E的pH>7,可以确定该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策略。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第一用pH试纸测试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三位同学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该污水显__________。

Ⅱ.借助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的水平分数。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策略图示如下: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觉得他的结论是不是正确?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当乙同学察看到_________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 g,则污水中HCl的水平分数为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需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丙同学借助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_________,M点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

 

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使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

A.NaOH B.Ca2

C.CuO   D.Fe

考试知识点2、容易见到的酸和碱

1.下列金属不可以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A.银   B.锡   C.铝   D.镁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浓H2SO4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的是

A.铁粉与稀盐酸混合后有很多气泡产生:2Fe+6HCl===2FeCl3+3H2↑

B.稀盐酸洒到大理石表面上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

C.用盐酸除锈:Fe2O3+HCl===FeCl2+H2O

D.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的,且有红色物质析出的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备非常强的挥发性,因而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浓硫酸具备非常强的吸水性,因而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NaOH固体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潮解,故可以作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酚酞可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可以一次性辨别盐酸、石灰水和蒸馏水

B.石蕊溶液可以一次性辨别盐酸、石灰水和蒸馏水

C.不可以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也绝对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

D.把CO2通入石蕊溶液中,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7.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实验1、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使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实验2、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中不适合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实验3、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____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4、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肯定浓度适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图2中,DE段温度变化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考试知识点3、中和反应

1.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策略,通过对四种实验策略的评价,你觉得最好的实验策略是

 

3.蛋白质在酶有哪些用途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请判断氨基酸分子具备的性质是

A.能与硫酸反应,不可以与NaOH反应

B.能与NaOH反应,不可以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D.既不可以与硫酸反应,又不可以与NaOH反应

4.某化学小组借助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5.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SO4===CaSO4+H2O

B.Ca2+CO2===CaCO3↓+H2O

C.2KOH+H2SO4===K2SO4+2H2O

D.__________

6.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一样的试剂中,并记录察看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剖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花汁__________作酸碱指示剂。

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浅易可行的方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________。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7.小明在家找到几种清洗用品,进行下列活动。

 

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洗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缘由是__________。

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很多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___。

洁厕灵与炉具清洗剂混合用,会减少除污成效,其缘由是__________。

8.中和反应是一类要紧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借助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有关物理量变化的状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

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乙中b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乙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乙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水平不断增加

D.图丙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9.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若A是氧化物,其相对分子水平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作用与功效是__________,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0.为测定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在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测其温度;另取适量的硫酸,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倒入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筹备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选择的试剂是不对的。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原因考虑,指出错误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同学错误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同学错误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用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深思与评价:小聪觉得该实验再改进一下较好,应在盛NaOH的烧杯中加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显示刚刚中和。

11.同学们在实验室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4 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伴随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a点溶液中含有些阳离子有__________。

当pH=7时,消耗NaOH的水平为__________g。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参考答案

考试知识点1、酸碱度

1.头发油腻是由于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成效更好。从pH角度考虑成效最好的洗发露的pH为(   )

A.8   B.7   C.6   D.4

【答案】A

2.一些要紧作物最适合成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稻和薄荷成长都适合酸性土壤 B.草莓成长只适合酸性土壤

C.马铃薯成长不适合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合碱性土壤

【答案】C

3.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

【答案】C

4.对酸溶液或碱溶液加水稀释正确的是

 

【答案】B

5.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用途而变质。夜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策略,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状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操作①的名字是:__________。

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上述实验,若步骤⑤测出溶液E的pH=7,可以确定该固体__________变质;若测出溶液E的pH>7,可以确定该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____。

【答案】_溶解      除去Na2CO3          _已全部    NaOH、Na2CO3            

6.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策略。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第一用pH试纸测试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三位同学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该污水显__________。

Ⅱ.借助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的水平分数。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策略图示如下: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觉得他的结论是不是正确?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当乙同学察看到_________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 g,则污水中HCl的水平分数为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需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丙同学借助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_________,M点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

 

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使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

A.NaOH B.Ca2

C.CuO   D.Fe

【答案】甲    酸性        不正确        大概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0.00365%_    预防氢氧化钠过量和使反应充分进行        a           污水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           

考试知识点2、容易见到的酸和碱

1.下列金属不可以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A.银   B.锡   C.铝   D.镁

【答案】A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C

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浓H2SO4

【答案】A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的是

A.铁粉与稀盐酸混合后有很多气泡产生:2Fe+6HCl===2FeCl3+3H2↑

B.稀盐酸洒到大理石表面上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

C.用盐酸除锈:Fe2O3+HCl===FeCl2+H2O

D.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的,且有红色物质析出的__________

【答案】B     CuSO4+Fe===FeSO4+Cu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备非常强的挥发性,因而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浓硫酸具备非常强的吸水性,因而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NaOH固体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潮解,故可以作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

【答案】B    生石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酚酞可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可以一次性辨别盐酸、石灰水和蒸馏水

B.石蕊溶液可以一次性辨别盐酸、石灰水和蒸馏水

C.不可以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也绝对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

D.把CO2通入石蕊溶液中,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答案】B

7.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实验1、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使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实验2、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中不适合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实验3、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____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4、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肯定浓度适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图2中,DE段温度变化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答案】

倒入NaOH溶液的矿泉水瓶比倒入水的矿泉水瓶瘪    用矿泉水瓶,现象比较明显    Na2CO3+BaCl2===BaCO3↓+2NaCl  由于假如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形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有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CO2+Na2CO3+H2O===2NaHCO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考试知识点3、中和反应

1.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2.某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策略,通过对四种实验策略的评价,你觉得最好的实验策略是

 

【答案】C

3.蛋白质在酶有哪些用途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请判断氨基酸分子具备的性质是

A.能与硫酸反应,不可以与NaOH反应

B.能与NaOH反应,不可以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D.既不可以与硫酸反应,又不可以与NaOH反应

【答案】C

4.某化学小组借助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答案】B

5.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SO4===CaSO4+H2O

B.Ca2+CO2===CaCO3↓+H2O

C.2KOH+H2SO4===K2SO4+2H2O

D.__________

【答案】C    Cu2+2HNO3===Cu2+2H2O

6.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一样的试剂中,并记录察看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剖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花汁__________作酸碱指示剂。

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浅易可行的方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________。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可以   肥皂水    Al3+3HCl===AlCl3+3H2O

7.小明在家找到几种清洗用品,进行下列活动。

 

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洗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缘由是__________。

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很多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___。

洁厕灵与炉具清洗剂混合用,会减少除污成效,其缘由是__________。

【答案】NaOH具备强腐蚀性    CO2       HCl+NaOH===NaCl+H2O  

8.中和反应是一类要紧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借助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有关物理量变化的状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

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乙中b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乙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乙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水平不断增加

D.图丙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NaOH具备强腐蚀性    CO2       HCl+NaOH===NaCl+H2O  NaOH+HCl===NaCl+H2O     HCl     12      C   

9.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若A是氧化物,其相对分子水平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作用与功效是__________,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Cu2         Fe+CuSO4===Cu+FeSO4       改良酸性土壤     CO2+Ca2===CaCO3↓+H2O

10.为测定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在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测其温度;另取适量的硫酸,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倒入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筹备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选择的试剂是不对的。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原因考虑,指出错误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同学错误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同学错误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用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深思与评价:小聪觉得该实验再改进一下较好,应在盛NaOH的烧杯中加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显示刚刚中和。

【答案】甲    酸性        不正确        大概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0.00365%_    预防氢氧化钠过量和使反应充分进行        a           污水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           甲       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使测量产生误差          乙            浓H2SO4稀释时会放出很多的热,使测量产生误差       使H2SO4与NaOH充分混合,反应飞速完成       2NaOH+H2SO4===Na2SO4+2H2O        酚酞溶液       

11.同学们在实验室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4 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伴随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a点溶液中含有些阳离子有__________。

当pH=7时,消耗NaOH的水平为__________g。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答案】Na+、H+       0.8

解:设反应生成NaCl的水平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0.8 g  x

58.5=x

x=1.17 g

所得溶液的溶质水平分数为16 g+14 g=3.9%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为3.9%。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