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黄女性来讲,周一到周五的清晨格外匆忙。
清晨6点30分,闹钟一响,她立刻起床。在简单洗漱的同时,她把前一晚筹备大半的三明治或者汉堡等早餐“半成品”放进微波炉或者空气炸锅。几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快手早餐筹备完毕。她拿起饭盒装好,又在饭盒包内放入一盒牛奶或者酸奶。
6点40分,又一个闹铃响了。这是儿子小科的起床铃。洗漱加换校服、穿鞋子一般在10分钟以内。6点50分,母子两个按时外出。
当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小科拿出饭盒包,开始吃早餐。
从今年9月读初中一年级开始,小科正式开启“移动早餐”,用上学路上的十多分钟吃早餐。
01
把早餐“搬到”车上
车载移动早餐,对黄女性来讲,是一个无奈之举。
小科读初中后,离家远了,上学时间早了,学业也忙了不少。
“和小学相比,晚上睡得晚,早上又起得早。娃在家吃早餐一直匆匆忙忙的。”黄女性算了算,家到学校15-20分钟车程,这个时间假如能借助起来吃早餐,那样娃就能多睡十几分钟。
于是,她立刻实行了这个革新想法——把早餐“搬到”车上,让孩子能在去学校的路上享用,既保证了营养摄入,又能多睡一会儿。
“孩子平常的早餐比较简单。他喜欢偏‘干’一点的早餐,基本上是三明治、汉堡、包子、馅饼、意大利面等,再加一种水果、鸡蛋,一份牛奶或者酸奶。不大有汤汤水水的东西,便捷携带,在车上吃也比较便捷。”让黄女性庆幸的是,儿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非常快同意了车载“移动早餐”,尝试了几次后,不会由于在车上颠簸感觉不舒服,吃得挺欢乐。
最初,饭盒包里的早餐是用保鲜袋随意装一下,后来,她特别购入了两款饭盒,更便捷分区放置。近期,天气转凉,早餐需要保温,黄女性灵机一动,将普通饭盒袋换成了蛋糕保温袋。
02
将困难变为天天的小确幸
在朋友们眼中,父母王女性是个充满创意的“移动早餐大师”。
女儿小琪今年读初中二年级,车载“移动早餐”已经吃了一年多。
“女儿的小学就在小区里,家步行五六分钟就能到。小学时,她天天早上都是在家吃早餐。”小升初时,小琪摇号去了一所民转公学校,上学车程在15分钟左右。
“刚开始,上学路上的10多分钟,大家会和她聊聊天,或者听听广播和英语。大概上学一个月左右,孩子和大家都感觉不适应,时间不够用!尤其是早上,跟打仗一样,吃早餐匆匆忙忙,担忧路上来不及,常常咬几口就吞下去。假如早起十几分钟,的确可以从容一些吃早餐,但孩子的睡眠本来就顾此失彼,这吃早餐时间,实在不舍得再从睡眠时间里扣。”当时,由于早餐没吃好,小琪每天喊饿。
“好几次,孩子都说,在早上第三节课就饥肠辘辘。学校不允许带吃的,她只能忍着到中午。那段时间我特别发愁,孩子上初中后,晚上要晚自习,在家其实只可以吃早餐这一顿。”王女性和几个同学母亲取经后,计划调整一下早上的“步骤”,改把早餐放在车上吃。
原本,王女性给女儿筹备的早餐中式的比较多,拌面、馄饨、各式粥、鸡蛋、蔬果等等。这类早餐都不太便捷携带。王女性特别上社交网站,研究了便捷携带、又有营养且看起来有趣的早餐。
“女生比较吃环境感这套。有时把土司片用卡通形状的磨具压一下,再烤一烤,她就吃得特别高兴。”王女性说,“有时我会把凉拌沙拉或者饭团凹一下造型,看着可可性爱,孩子就感觉非常惊喜。天天早餐能有一丢丢小创意,可能就能点亮孩子的一天。”
王女性坦言,虽然车上吃早餐是无奈之举,但她也期望通过努力和调整,让孩子尽量吃饱吃好,携带母亲满满的爱开启新的一天,也让孩子知道,遇见困境与其去吐槽,不如想方法,用爱和智慧将困难变为天天的小确幸。
你家孩子吃早餐来得及吗
平常早餐怎么办?
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侵删